2012年中国信息化进程报告会在上海举行
7月27日,2012年中国信息化进程报告会在上海市举办。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奚国华、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作了《中国进入网络时代》的主题报告。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和成就,探讨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和关键,促进信息化领域的沟通和交流,推动全面提高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会议由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承办。
奚国华主任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是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十周年。为了加快推进国家信息化和加强对国家信息安全的领导,保证国家信息化战略部署得到有效贯彻落实,2001年中央重新组建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总理担任组长,设立了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并设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就国家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建议。专家委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国家信息化的重大问题,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咨询工作,在诸多关键时点和关键问题上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了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信息化政策建议,参与《电子签名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十一五”、“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等一系列国家重大信息化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研究起草工作。十年来,我国信息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升了我国新型工业化水平,信息化应用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政务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信息化取得巨大成就的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这是10年来指导全党全国信息化认识和实践的重要思想武器。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处在演进换代的重要转折时期,全球对未来网络空间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我国信息化推进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复杂的环境形势,日趋激烈的竞争,既要充满信心,充分利用已经具备的各种条件,把握规律,科学部署,迎难而上,又要具有忧患意识,未雨绸缪,认真研究分析各种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按党中央的部署大力推进信息化。
艾宝俊副市长讲话指出,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向智能、集成、可信和服务等方向发展,下一代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和应用将引领新一轮全球信息化浪潮。按照国家要求,上海将大力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及产业的持续创新发展,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为上海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和带动效应。一是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城市功能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截至6月底,全市光纤到户完成改造覆盖累计超过620万户,实际使用光纤上网家庭用户超过180万户,互联网接入带宽10兆以上;累计建成WLAN接入场点13500个(约10万个AP);全市IDC机架数达到17000个,增加44%;全市互联网出口宽带已达430G,城域网出口宽带达到2400G。二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四个中心”建设的基础作用,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上海大力推动金融、航运、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加快发展金融资讯、电子支付等金融信息服务业,以信息流促进资金流、物流等加快运转,推动城市和经济的转型发展。2011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507亿元,增长29.5%。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信息产业规模从2000年不到1000亿元增长到目前超过10000亿元,其中信息服务业年均增长20%左右。三是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服务作用,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运行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城市网格化管理、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应急联动处置管理等一批公共平台相继建成并运行,形成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和监督评价的有效机制;推进智能水网、智能电网建设,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为城市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四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载体作用,不断缩小“数字鸿沟”。以便民利民为导向,推进政务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着力打造“中国上海”门户网站的“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模式,推进面向法人的网上身份认证系统和“一证通用”,促进信息资源的公开共享和政府部门的业务协同。到“十二五”期末,上海将基本建成 “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成果惠及全民的信息化应用发展格局,以及创新活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为上海建成全球高端“智造”中心之一奠定基础。
专家委周宏仁常务副主任在报告中指出,从中国目前的网民人数和网民结构,以及网络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来看,中国已经与很多发达国家基本同步地进入了一个网络化时代。这个新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中国正在经历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一样的巨变,即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科技等,是极为深刻的。处理和解决中国今天所面临的许多政治、经济、社会问题,需要许多的新思想、新机制、新做法、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对这样一个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重要的时代变迁的认识和把握。可以预期,至少在未来的50年,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仍然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中扮演主要的角色。信息化仍然是这个新世纪的主要的时代特征;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推动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和制高点。信息化1.0(数字化)和信息化2.0(网络化)将继续向前发展,而信息化3.0(智能化)将逐渐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流,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成就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可能增添无数的、新的内涵。无论如何,网络化、网络空间、网络时代,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各种媒体的热点词语,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与许多国家一样,中国需要“一个开放、互通、安全和可靠的未来网络空间”。各种各样的网络威胁已经成为中国所面临的经济、社会与国家安全方面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应对网络空间的各种国际、国内问题,对中国而言,也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发展、安全,这是进入网络时代以后的中国,必须更加关注的两大主题。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戴海波主任作了题为《建设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的专题报告。他说,近年来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广泛、深度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等产业经济领域和教育、卫生医疗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信息化正在由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迈向可视化、泛在化、智能化的高级发展阶段。建设智慧城市将推动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物流等集聚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根据上海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以及科技、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结合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特点,2011年1月,《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构建实时便捷的信息感知体系,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全面深入融合,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本市成立了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正式印发《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四大体系:一是具有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二是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三是创新活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四是可信可靠可控的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大力推进24个专项和一大批重点项目,同时加强规划引导,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让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李伯虎院士、中国科学院何积丰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张新国副总经理等分别作了《信息产业的新业态及其机遇》、《一种制造信息化的新模式和新手段——“云制造”的研究与实践》、《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寻航两化深度融合 助推航空工业转型》的演讲。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有关研究机构、高校、重点企业的1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上海市普陀区江宁路1165号圣天地商务楼1612室
电话: 021-32567811、021-32567822
传真: 021-32567822*803
邮箱: qinghuish@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