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述评
2014年12月09日 02 :来源:解放日报
■新华社记者
引领大国经济,需要坚毅的战略定力与驾驭全局的智慧。
实现大国梦想,需要坚定的民族自信与坚持不懈的奋斗。
2014年,中国经济必将刻下鲜明的历史印记——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新常态,面对风险挑战从容镇定,创新宏观调控精准发力,全面深化改革有序展开,全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新常态,见证中国经济新成就、新亮点、新变化。
新常态,彰显中国经济新趋势、新高度、新作为。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正迎接新机遇,迈上新征程,走向新时代。
迎接新常态,实现新跨越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坚定沉着,统筹施策,引领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7.4%,7.5%,7.3%……合理区间,起伏甚微,态势良好,今年前3季度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全年经济走势大局已定。
数字背后蕴深意。从定向调控到结构优化,从创新驱动到内需发力,2014年中国经济稳步前行,亮点频现,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新态势,开创出新气象新格局。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4月25日,春意渐浓。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要坚持现有政策基调——会议向海内外传递出坚定的信心。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审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对我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的判断由酝酿逐步趋于成熟。
10多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7月底,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
审时度势,谋定后动。
7月29日,盛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
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阐释——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这是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战略取向——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
迎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从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到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从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到积极稳定对外贸易,从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到增加民生保障有效供给,一系列新思路新决策,为中国经济注入源源不断新动力。
走过春华,迎来秋实。盘点一年来中国经济走势,新常态下不断涌现新亮点,夯实了人们对中国经济航船平稳前行的信心。
前3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投资; 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
12月5日,岁末之时。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为明年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动力充沛,发展前景光明。”——这是中国以自身实践对世界作出的自信宣示。
顺应新常态,重塑新动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创新调控方式,精准发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中国经济战略转型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顶住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敏锐抢抓先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推进经济战略转型。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展示了党中央对新常态下中国前景的底气和信心。
年终将至,在中国经济即将以平稳增长、提质增效收官之时,人们不难发现,宏观调控方式创新,转型升级红线鲜明、贯彻始终,结构调整从容有序、步伐坚定,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精彩纷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5日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注重实施定向调控,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把宏观调控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与深化改革相辅相成,更加重视预调微调、精准发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强实体,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个鲜明特点。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
在持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同时,中央着眼未来,精心谋划,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布局谋篇。
谋篇要抓住发展的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的讲话,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
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每年涉及上千亿元资金的近百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大蛋糕”将优化整合。
谋篇要紧扣协同的要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作出的又一重大国家战略。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再到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我国区域发展加快推进。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以海路重点口岸为重点,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的增长极正在逐步成型。
谋篇要有世界眼光。新常态下,中国更需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新常态下,中国和世界尤须携起手来,共迎挑战,共同发展。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起新常态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
“中国愿意同各国一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为亚太互联互通、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庄严宣示。
“一带一路”海陆并举,南北呼应,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一经提出,产生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一带一路”,就是要再为中国这只大鹏插上两只腾飞的翅膀,建设好了,大鹏就可以飞行得更高、更远。
从加强金砖国家合作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从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到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这一宏大战略将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打下扎实的基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一系列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引领着中国经济巨轮驶向民族复兴的彼岸。
把握新常态,赢得新希望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总目标,从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领域入手,努力形成改革和法治的两翼齐飞
新常态绝非一马平川。
经济进入调整期,从粗放发展转向科学发展;改革进入攻坚期,各利益相关方加速博弈、角力加剧;社会进入转型期,各种矛盾叠加凸显……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各种矛盾和重重挑战,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11月9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对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了总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适应新常态,下好改革这盘棋,需要谋好篇、布好局。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成立了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6个专项小组,根据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
时隔1个多月,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以336项重要改革举措为重点,领导小组制定了2014年工作要点,排出今年要完成的80条重要改革任务予以重点督办。
近一年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7次会议,从建章立制完善工作架构,到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再到研究部署重大改革事项,一步步精心谋篇布局,为全面深化改革引领航程。
适应新常态,下好改革这盘棋,需要出好招、落对子。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如何推进财税体制更好地发挥调节分配、优化配置资源等功能,成为经济转型特别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一个月内分别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并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决定从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等方面重点推进改革。
新常态要有新应对。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反腐、法治统筹布局,成功开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航程。
10月23日,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被外界舆论解读为中国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之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起草情况作说明时指出。
“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高桥综合服务大厅内的这块招牌格外醒目。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是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坚强保障,更是中国这艘经济巨轮驶入新常态后的必然应对。
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密不可分的两个过程,法治与改革,共同发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
人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必将推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上海市普陀区江宁路1165号圣天地商务楼1612室
电话: 021-32567811、021-32567822
传真: 021-32567822*803
邮箱: qinghuish@sina.com